2024年4月11日,上海——在第8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上,GE医疗发布了全能1.5T磁共振SIGNA Prime Elite(以下简称全能1.5T)。作为一款融合全球资源和中国智慧的无界创新成果,新产品采用TDI 全效射频系统,在1.5T磁共振设备上实现临床可用的全效能24通道成像,配置在县人民、县中医、县妇产医院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十大诊疗场景的“十项全能”解决方案,全面满足县域医疗服务需求;同时结合SIGNA Butler 5G磁共振管家,还可远程连接专家进行线上培训,推动县域医院影像水平的整体提升。
县域医疗服务7亿人口,在乡村全面振兴、县乡村医疗服务三级协同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是重大高发疾病防治关口前移的重要守门人。而磁共振正是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重疾精准检查的一大利器,需求量不断攀升。然而,传统磁共振的信号接收系统处理集成度低,射频利用率低,导致诊断范围有限、诊疗能力受限。加之,磁共振操作技术复杂,对于操作技师的使用规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磁共振在县域诊疗场景中的有效应用。
全效射频和颅内血管壁细节成像,把好卒中防治的县域关口
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卒中患者近1500万人,每年因卒中死亡154万人,而90%的卒中可通过早期预防避免。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脑卒中防治与早诊早筛意义重大。《脑血管病影像规范化应用中国指南》中明确指出,在血管重度狭窄的情况下,应使用20通道以上的高通道线圈成像,图像质量更优。如何使1.5T普惠型磁共振在县域诊疗场景中发挥更大价值,是县域和基层卒中防治的一大堵点。
传统1.5T磁共振由于射频效率不高,对于血管成像只能观察到血流信息,颅内管壁的病变(斑块、血管炎等)很难发现,需借助高端高场强的3.0T 磁共振设备完成。而GE医疗推出的全能1.5T采用TDI 全效射频系统,射频利用率大幅提升,可实现近乎无损的传输和高效成像,在临床应用中实现全身24通道单视野成像,达到《指南》推荐的标准,可显示颅内血管壁等组织的更多细节,帮助临床发现微小病灶和疑难病变,有效提升县域医院卒中防治的诊断效能。
“十项全能”临床解决方案+5G远程,优质医疗资源深度下沉
自1983年为行业带来第一台高场1.5T商用磁共振,GE医疗在磁共振领域的无界创新就一路高歌,积累了丰厚庞大的磁共振协议库和应用序列资源。基于此,GE医疗全能1.5T磁共振新品内置了SIGNA Works十大临床解决方案,覆盖卒中、肌骨、心血管、肿瘤、体部、儿科、中医、妇产、盆腔、健康体检十个县域最为常见的应用场景,全方位助力临床早发现、早干预,优化提升县域和基层的诊疗服务水平。
比如,卒中磁共振成像方案集全脑灌注成像3D ASL、高清弥散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高清血管成像、高清管壁成像为一体,实现缺血性脑卒中全病程覆盖,包括风险预防与筛查、精准诊断治疗、亚急性期/慢性期随访等,实现了以往在3.0T高端磁共振上的高级应用,深度赋能县域在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和救治能力提升。
上图:管壁成像提示不稳定斑块,协助临床明确卒中风险
针对县域老龄患者常见的膝盖、关节问题,全能1.5T上搭载的肌骨和中医解决方案相关应用可以基于8通道全能关节线圈进行高清成像,关节软骨定量技术还有助于更早期发现软骨病变,金属植入物成像技术可有效抑制金属植入物伪影干扰,实现对金属植入物的精准评估,确保术后随访的准确性。方案更优化了检查流程,快速完成检查,提升流通量。
值得一提的是,全能1.5T搭载SIGNA Butler 5G磁共振管家,通过连接GE医疗远程培训中心,50多位资深临床应用专家通过在线实时指导,就参数调整、图像优化、临床赋能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县域医师在检查中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此外,还可一键直达GE医疗e学e用线上交流平台,通过磁共振的线上教程,帮助县域医院快速上手,学习掌握各种临床应用序列,用好设备,全面提升基层医生的影像诊断水平。
除了全能1.5T MR之外,GE医疗在本次CMEF上还带来了OEC One ASD 智影高端一体式移动C形臂、IQ Engine 智影擎等针对基层需求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从提质和提效两方面,全方位提升基层医疗的诊疗、运营效能。
来源:界面新闻,若涉及侵权,请立刻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