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川论渝
杜远/文11月10日,第十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闭幕,博览会期间,两款“绵阳造”的国产创新核医疗设备正式亮相,展示了绵阳这座“科技城”发展核医疗产业的最新成果。
其中,由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制造的“和质”质子治疗系统,利用质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质子束进入人体,在“定点爆破”肿瘤细胞的同时,可更好保护人体正常组织。另一款核医疗设备为e-Flash新一代放疗设备,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十所与长虹控股集团等单位研发,该设备以超高剂量率的电子射线对肿瘤进行毫秒级的辐照,在破坏肿瘤细胞的同时大大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2024年7月,四川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依托核工业与核技术利用大省的优势,以乐山、成都、绵阳、泸州为重点区域,打造贯通医用同位素生产、放射性药物研发、核医疗装备制造、临床应用推广的全产业链,到2030年形成世界级核医疗产业发展高地。绵阳市提出,到2030年,全市核医疗产业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占据新型放疗技术全球制高点,集聚核医疗相关企业超100家,营收规模超500亿元。
绵阳之所以成为核医疗产业发展重点地区,首先在于绵阳在核素原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官方公开信息显示,国家计划单列的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主体就座落于绵阳,近年来中物院二所新建的中国绵阳堆满功率运行和同位素设施逐步启用,实现了碘-131口服液规模化稳定生产,并率先建成年产千居里无载体镥-177生产线,填补国内空白。
核医疗产业链中,核素原料居于产业链上游,主要通过反应堆或加速器辐照后获得,是放射性药物和核诊疗装备的基础原料。专业咨询机构沙利文的《中国放射性药物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蓝皮书》指出,中国自主生产核素较少、产量较为受限,临床最常用的几种放射性核素基本依赖进口,自主生产的也仅能满足较少部分临床需求,一旦国际市场出现供给紧张,中国放射性药物将面临少药困局。
凭借“近水楼台”的条件,绵阳立足相关科研院所的核素自主供给能力,吸引培育放射性新药研发生产企业,提出到2025年推出3至5种放射性药物新产品。与此同时,绵阳还提出强化“医工协同”,加速高端核诊疗装备研制及商业推广。前文所述的质子治疗系统、e-Flash放疗设备均是全球先进核诊疗装备,不仅临床疗效突出,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如质子治疗系统单台价格高达数亿元,包括定制化建筑、安装调试、人才培训、运营维护的费用更是数倍于诊疗设备。公开信息显示,由美的集团投资的和祐国际医院质子重离子肿瘤治疗中心总投资近30亿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质子中心计划总投资约16.48亿元。中国广核集团的质子治疗系统在绵阳核医疗健康产业园内生产,生产基地初期具备每年生产3至4套质子治疗系统的能力。
e-Flash放疗设备在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期间展出 受访者供图
e-Flash放疗设备由中物院十所与绵阳本土国企长虹控股集团等组建的成果转化平台研发。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国滨指出,相较于传统放疗,Flash放疗(根据射线类型不同可分为e-Flash和X-Flash)是一种革命性的肿瘤治疗技术,具有治疗时间短、毒副作用小、治疗成本低等显著优势。长虹也把Flash项目作为集团“头号创新工程”,将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临床试验,并计划在2025年至2026年投入市场,相关设备制造项目投产后,预计10年内产值总额可达到70亿元。
绵阳核医疗产业在布局上游核素、中游放射性药物、核诊疗设备的同时,还积极向下游的核医疗临床服务拓展,绵阳建设的核医疗专科医院规划1000张床位,计划在今年底建成投用一期项目。
纵观绵阳核医疗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布局已显露雏形,当地核素原料的自主供给为产业链发展打下基础,相关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则提供研发支持,大型企业布局高端核诊疗装备赛道形成先发优势,核医疗专科医院进一步拓展长链条、全场景的核医疗产业。在核医疗这个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赛道,绵阳大有可为。
来源:经济观察报,若涉及侵权,请立刻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