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正大力鼓励创新医疗器械的准入和临床应用,以提高医疗服务患者的质量和效率。这些政策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公众获得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机会。
绵阳四〇四医院于近日正式引入了全球领先的一次性使用磁定位星型标测导管,开启了房扑房速房颤标测诊断的新纪元,在心脏标测技术领域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这项技术在临床的正式应用,不仅将引领医院在房颤房扑疾病治疗效率和质量上的迭代升级,更将为广大房颤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房颤相关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资料显示,作为我国发病率居前列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目前约有超过2000万房颤病患,患者基数庞大,75-84岁人群患病率甚至达到12%, 这不但给广大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也加剧了家庭和社会的护理和经济负担。高密度标测指导下的导管射频消融术是当前先进的房颤治疗方法之一。有了该标测诊断导管的临床应用,术者将能通过准确清晰的心腔模型以及各类电位信息的记录,更加精确地寻找到消融靶点,对于房颤房扑治疗的精准性、有效性以及安全性上,都将有显著提升。
新技术的成功开展,在提升医院自身房颤房扑治疗水平的同时,也带动区域内更多中心加入到使用这一前沿技术的行列中,让更多的中国房颤患者能够同步享受到全球领先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新技术的正式开展,心内科张大勇主任表示:“对于房扑房颤的标测技术又上一个台阶,更加明确心律失常的机制,做到精准化消融,同时也极大的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给病人提供更好的手术体验。”
近年来,绵阳四〇四医院心脏电生理团队在张大勇主任的带领下在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上持续研究和探索,把更多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应用于临床,进一步提升房颤房扑等心律失常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水平,持续为病患提供更精准、更安全的心律失常电生理诊断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案,为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保障。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该技术在广泛应用,这一创新的标测技术将为房颤房扑治疗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为健康中国、为民生健康书写出更高质量的答卷。
来源:中国日报网,若涉及侵权,请立刻联系删除